世界各国如何看待拜登中东之行?

发布时间:2022-08-02 17:23  浏览次数:1266

导言:近来,俄乌冲突成为全世界的焦点,在俄乌冲突背后,能源成为俄罗斯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博弈的重要战场。而“睡在石油上”的中东地区,无疑是双方博弈的焦点。中东地区也因此重新被世界所聚焦。2022年7月13日,美国总统拜登开始其就任总统以来对中东地区的首次访问。尽管美国方面对拜登此次的中东之行十分看好,并且认为其具有一定的收获,然而世界各国对此事却各执己见。本期整理了美国、俄罗斯、伊朗、英国、土耳其以及中国等国的专家对拜登此行的看法。总体而言,拜登此次中东之行可谓是“司马昭之心”,其意图并非是推动中东地区发展、维护中东地区局面,而仅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目前,中东地区面临多重挑战只有真心实意帮助中东国家和民众解决安全和发展问题,为其提供建设性助力,才是真正负责任的表现,真正受到中东国家和民众的欢迎。


一、美国方面


美国和平研究所是根据美国国会的有关决议于1984年成立的一个国际问题研究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美国官方对拜登中东之行的看法。美国和平研究所(USIP)总结了拜登此次中东之行的收获,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巴以冲突方面,美方发表公开声明,宣称目前重启巴以和谈的时机还不成熟,拜登认为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双方冲突。同时,美方宣称,自己并未放弃对巴以冲突的调停,只是应当优先考虑自21世纪以来的新的挑战和机遇。美方此等态度让人确信,此番访问中东仅考虑了美方利益,拜登政府也将不会再寻求推动巴以进展。


尽管存在分歧,但美方与沙特将持续合作。在俄乌冲突期间,美沙两国关系,尤其是两国领导层之间的关系,在拜登政府的领导下已跌入低谷,直接原因是美国政府的一份公开报告称,沙特王储批准了刺杀一名华盛顿邮报记者的行动。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美国对中东采取的战略措施并未考虑沙特等合作伙伴的需求,特别是安全需要,这令沙特等国家对美国十分不满。虽然如此,拜登此次访问也重启了美沙两国的外交,并重申美国、沙特阿拉伯及该地区许多国家相互需要,在安全、能源、贸易、气候变化、经济发展等方面可以继续合作


美国与中东国家就伊朗核问题的相关理念达成一致,但在如何实施方面有待商榷。除以色列与伊朗之间依旧保持紧张局势外,参与本次海湾委员会的美国及其他各国都表示愿意与伊朗方面达成和解。沙特阿拉伯外交部长表示,沙特方面已向伊朗伸出援手,并表示不会成立“阿拉伯北约”这样的组织。阿联酋也表示,阿方正计划向伊朗方面派出一位大使进行相关事宜的探讨。笔者认为,虽然拜登在此次访谈中与中东各方达成一致,但伊朗核问题的关键仍在于美方是否愿意重新加入伊核协议。如若美方不能重返伊核协议,那这一切都将是纸上谈兵,伊核问题也难以得到真正的解决。


美国意图阻止中东各国与中国及俄罗斯方面的合作。笔者认为,这是拜登本次访问最根本的目的。拜登在海湾合作委员会讲话中强调,“…美方不会从中东撤出,留下一个供中俄两国或伊朗来填补的空缺。”拜登还表示希望中东各国停止与中俄双方的经济贸易合作,以此来巩固美方在中东地区的地位。但中东各国表示,与中俄两国合作,尤其是中国,能够很大程度的推动国内经济发展,并表示在将来会继续保持与中方的良好贸易往来。

 

二、俄罗斯方面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7月19日发布快讯称,俄罗斯联邦总统中东和非洲国家事务特别代表、副外长波格丹诺夫认为,拜登的沙特之行可以说是没有成果,没有达成预期的目标。波格丹诺夫同时指出:“沙特当然也会认为这是一次失败的访问,从大的方面可以说访问没有成果,没有达成美国人期待的特殊目标。”此外,俄罗斯专家还认为,拜登此行仅仅是为了解决美国的经济问题,而非为中东带来和平。同时,在拜登中东之行结束后两天,普京到访伊朗德黑兰,并与伊朗最高领袖阿里·哈梅内伊举行会晤。


三、伊朗方面


半岛电视台7月18日报道,随着美国总统拜登访问中东地区的事态发展,以及拜登计划与以色列方面签署《耶路撒冷宣言》以防止伊朗获得核武器,伊朗方面明确表示,美国在该地区的努力不会让以色列实现安全,与此同时,观察人士认为,德黑兰正继续与其俄罗斯盟友协调,以遏制拜登访问该地区的影响。伊朗总统易卜拉欣·莱希表示,德黑兰正在密切关注该地区的事态发展,不会忽视该地区的任何动向,并警告称,伊朗将坚决回应针对其领土完整的任何轻微举动。


伊朗观察人士认为,普京在拜登中东之行结束两天后访问德黑兰,是对拜登访问该地区并讨论一系列地区和国际问题的回应,从而促使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将普京的此次访问定性为“严重威胁”。


伊朗观察人士还认为,美国与中国、俄罗斯等国之间的关系高度紧张,美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渴望在中东地区营造安稳态势,并且拜登在特拉维夫发表的关于针对伊朗立场的讲话,是政治性的,是为了满足以色列方面而作出的,实际上美国将会欢迎伊朗采取任何旨在恢复核协议的措施。


四、英国方面


英国广播公司BBC)7月13日发表文章称,拜登此次的中东之行可以用“棘手”来形容。拜登作为副总统时曾对中东进行访问,彼时已体现出美国国力的局限性。而拜登此次中东之行可能会再次提醒人们,美国作为中东影响者的地位正在逐步下降。此外,俄乌冲突爆发,毁灭了30多年前冷战结束时各界对和平未来的最后一点希望。而这场冲突所造成的经济后果,可能会让拜登在选举中付出代价。拜登目前在国内受到抨击、在国外面临着乌克兰危机,以及伊朗即将爆发的另一场危机,这些都让拜登此行困难重重。美国培养了几十年的盟友,特别是以色列和沙特,其是否愿意支援美国的态度并不明朗。此外,美国盟友和伊朗盟友在中东的分裂态势可能会再次升温,并且如果这场分裂从暗中威胁和秘密对抗发展成另一场热战,那么结果将和发生在乌克兰的战争一样危险。


五、土耳其方面


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7月18日发表文章称,拜登此次的中东之行并不成功。拜登希望通过展示与以色列的团结来加强美方对伊朗方面的打击,但最终拜登与以色列方面并未讨论军事相关的问题,这也再次暴露了美方与以色列方面在伊朗问题上的分歧。此外,拜登还向巴勒斯坦方面承诺提出一个能够和平解决巴以冲突的方案,但拜登却并未用实际行动来兑现自己的承诺。在访问沙特阿拉伯时,拜登希望沙特方面能够在石油价格上给予美方一定的支持,但却并未提及如何回馈沙特。总之,拜登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他的目标,但并不确定是否能重塑美方在中东地区的地位。


六、中国方面


中国外交部7月15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达了中方对于美国总统拜登访问中东的看法。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中东人民是中东的主人,中东不是谁家的“后院”,更不存在所谓“真空”。当前,中东局势很不太平,疫情反复延宕拖累地区发展,乌克兰危机持续外溢冲击地区安全。中东人民最渴望的是发展,最需要的是安全。国际社会特别是主要大国应当急中东人民之所急,帮助中东国家和人民解决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为此提供建设性助力,而不是相反。长期以来,中国始终支持中东人民独立自主探索自身发展道路,支持中东国家团结协作解决地区安全问题,为维护中东和平、促进中东发展、推动中东热点公正合理解决作出了不懈努力,发挥了应有作用。中方愿与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中东实现和平发展贡献更多正能量。


环球时报英文版7月17日发表社评,认为拜登此次的中东之行“空手而归”。专家表示,此次访问仅表明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正在下降,因为拜登空手而归,他的主要目标——推动地区国家遏制伊朗、说服其增加石油供应以削减俄罗斯的石油收入等都没有实现。而且美国总统一再强调中国与俄罗斯在中东地区构成的所谓威胁,让本就充满冲突的地区意识到美国造成的危险越来越大。专家表示,美国在陷入石油危机之际,转头讨好中东国家,进一步暴露了美国对地区国家的自私和虚伪,而访问时间选错,收效甚微,意味着拜登的首次中东之行是又一个巨大而尴尬的外交失误。拜登政府已经在包括人权的一系列问题上与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埃及等主要中东盟友发生了分歧。


拜登与沙特阿拉伯王储的合影也引发了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从拜登在人权问题方面称该国为“贱民”,到与该国王储碰拳并合影留念,“这表明美国的外交政策是多么虚伪。一旦有了利益,他们就可以立即将所谓的价值观踩在脚下。”专家还指出,美国倡导的人权及其意识形态是双方无法逾越的障碍,其造成美国与中东国家之间根深蒂固的猜疑和不信任,也愈发让中东国家对华盛顿的“利己主义”外交产生怀疑。


新华社记者7月18日报道称,拜登中东之行可谓是成果寥寥。中东多国对美方主张的石油增产、挑动对抗反应冷淡,中东民众对美方在巴以问题上的不公立场提出强烈抗议。拜登此行四处碰壁再次印证,唯我独尊、霸道自私的做法不受欢迎。


美方曾高调宣称,拜登此访将开启美国和中东关系“新篇章”。不过,漂亮言辞终究无法掩盖长期以来美方视中东多国为工具,合则用、不合则弃的事实。国际社会看得清楚,拜登中东之行,调门虽高,但真正意图在于借力中东谋取美国的政治私利、维护美国霸权。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说,如果不是乌克兰危机导致全球石油市场动荡,拜登或许根本不会前往中东。


多年来,美国在中东肆意干涉地区事务、多次发动战争,屡屡实施单边制裁,造成大量平民死亡和大批难民流离失所。美国作为动乱制造者的真面目已被中东民众看得越来越清楚。只有真心实意帮助中东国家和民众解决安全和发展问题,为其提供建设性助力,才是真正负责任的表现,才会真正受到中东国家和民众的欢迎。


撰稿:冯露禾,武汉大学本科生

友情链接

官方微信

联系电话

0931-8915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