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年G7峰会期间,美国与盟友抛出雄心勃勃的“重建美好世界”的基建计划,以对抗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美国的西方盟友也纷纷响应,例如英国去年启动“清洁绿色倡议”,欧盟今年启动“全球门户”(Global Gateway)计划。由于“重建美好法案”计划在国内的搁浅,“重建美好世界”计划最终也是雷声大、雨点小,落地项目十分有限。2022年G7峰会期间,美国与盟友再次推出“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以图将盟友的基建计划整合,再度应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然而,这一企图可谓换汤不换药,并未体现出更多的新意。本期推介《外交事务》杂志网站的评论文章,作者认为与中国相比,美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毫无优势。美国应该扬长避短,将注意力转移到培育多边机构和高等教育上。特此翻译,供各位读者参考。
近十年,美国政策制定者一直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持怀疑态度。该倡议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建设桥梁、港口、发电厂、铁路、隧道以及5G网络项目。2021年6月,美国总统拜登在英国举行的G7峰会上提出了“重建美好世界”倡议(B3W),以作为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拜登承诺,B3W将会“满足中低收入国家对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聚焦气候、数字技术、性别平等以及卫生问题。虽然拜登对B3W倡议的具体细节透露较少,但很显然,此举意在同西方一起对抗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
然而,B3W倡议一直止步不前,甚至作为“重建美好法案”立法失败的牺牲品,连B3W这一名字也被废除了。“重建美好法案”是一项美国国内的立法提案,涉及环境保护、处方药降价、普及学前教育等多项议题。目前,“全球基础设施伙伴关系”计划正在进程中。
2022年春天,部分B3W项目得以开展。“数字连接和网络安全伙伴关系”将在今年提供345万美元,用以资助数字金融和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小型太阳能企业可获得230万美元的拨款;如果国会批准,拜登政府将在五年内向世界银行信托基金提供5000万美元,用以扩大儿童保育服务。这些开支当然都是值得的,但这也意味着,在公布B3W倡议的一年后,拜登政府在重建全球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仅为600万美元。即使国会再批准5000万美元,现状也与拜登最初声明的数十亿美元投资相差甚远。
尽管如此,B3W这样惨淡的表现并无太多损失,因为该倡议本就是美国与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对抗的错误尝试。众所周知,美国根本不擅长投资和维护本国的基础设施,所以其在国外建设基础设施项目的这一提议本身就毫无合理性。把这些项目交给由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和以非洲发展银行为代表的区域多边银行是最好的选择。在与中国的双边博弈中,美国应发挥其在高等教育体系方面的优势。与其盲目追逐中国基建公司的步伐,不如培养下一代全球领袖,此举或将对美国的国内经济和国际声望产生积极影响。
突破
当拜登政府提出B3W倡议时,美国官方小心翼翼地避免将其描述为与中国的正面竞争,毫无疑问,他们担心这种全球性倡议会被视为纯粹的防御性策略。正如一位官员在G7峰会时称,“至今,我们也没有提供一个能够反映我们的价值观、标准和经营模式的积极替代方案”。中国模式通过贷款与合同挂钩的方式使中方企业获利,而这种所谓的“替代方案”将与中国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认为美国在过去从未提出“积极替代方案”,这一想法令人匪夷所思。仅在过去十年内,美国启动了:“电力非洲”项目,该项目旨在为区域内的百万家庭提供电能;蓝点网络计划,在该项目中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协同促进全球可持续基础设施的发展;通过能源促进发展和增长倡议,该项目旨在帮助印太政府扩展能源的应用范围。这些项目与“一带一路”倡议的不同点在于,美国政府承诺的投入资金很少,且大多数的拨款都流入了私人公司。很遗憾,目前的B3W倡议根本不会改变这种状态。
美国基础设施建设处于相对不利地位,而项目规模绝不是造成这一状态的唯一因素。中国的基建水平享誉全球。中方企业在世界银行等主要基础设施贷款机构的竞争性招标采购中占主导地位。2020年,中国赢得了价值23亿美元的基建合同,由世界银行资助。相比之下,美国仅获得了价值2700万美元的合同。全球最大的20个建设承包商中,14个位于中国,6个位于欧洲,而在美国则一个也没有。中方企业的这种主导地位的形成,一部分归功于政府的补贴,即中国纳税人的帮助。总体而言,这种模式对于发展中国家是有利的。美国政策制定者可能声称中国政府的补贴是不公平的,但是获得中国帮助的国家毫不在意这种说法。
然而B3W倡议的致命缺陷在于,它似乎正是基于美国此前谴责的中国交易模式。拜登政府与中国在经济方面抗衡的主要方式,正是对美国公司进行补贴。美国国际开发署将主要资金用以从美国公司购买商品。两党创新法案也将提供数十亿美元的补贴用于扶持半导体业的发展。美国的举措被其盟友英国所模仿。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将援助开支转向用于“世界英国专家”项目,英国外交部今年五月称,此举是援助计划的一部分。或许其余G7成员国将会紧随其后:欧盟正在寻求一种方式,以向计划在发展中国家投资的欧洲企业提供数十亿美元的补贴。
目前的局势使人们联想到了冷战初期的场景。当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以作为苏联对于美国推出的一系列经济计划的回应,包括马歇尔计划、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银行。经互会原本旨在促进东方阵营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但是,由于与世界其他国家设置了进出口贸易壁垒,实际上却减少了所有成员国的贸易流量。而这一次,为了应对中国出台的一系列强劲举措,美国则沦落到了提出华而不实的国际合作模式的境地。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当时,斯大林竭力对抗那些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中创建的组织,而如今,却也正是它们使得B3W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毫无意义。美国政府应借助这些组织实现目标。
开放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可持续基础设施的行为体不是美国,而是距白宫仅三个街区远的世界银行。该银行长期以来一直倡导市场驱动的发展方式,并每年为中低收入国家提供数十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实行鼓励提升透明度、促进国际合作的采购规则(即所谓的“公平竞争环境”),政府每提供一美元的公共资金,就能撬动多达46美元的私营部门融资。与其在发展中国家逐一推行双边基础设施议程,拜登政府应重点通过多边组织的渠道实现资金输送。
如果美国政府真的想要与中国开展双边全球发展竞争,美国应该发展其长处:发展密歇根大学,而不是美国铁路公司;发展圣母大学,而不是纽瓦克。美国拥有令人艳羡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几乎来自全球各国的商业政治领袖。中国正在复刻这一教育模式,但是美国在外国学生注册人数方面,仍然以二比一的比例领先,其中包括许多来自中国的学生。
近几年,美国政府忽略了公共研究预算,减少了外国学生进入美国学校的数量。这一变化在前总统特朗普执政时期就已开始,但是拜登并未做出足够的努力来改变这一局势。这是一个灾难性的错误,但拜登政府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解决问题:缩短申请学生签证的预约等待时长,以往的等待时间至少一年;支持富布赖特项目的申请,该项目为美国学生出国留学和外国学生赴美求学提供奖学金和研究奖金;为非美国人提供联邦学生贷款。为了表明对国际竞争的支持,美国还可以增加对部分留学公司的资助,这类公司旨在为来自中低收入国家的留学生赴美留学提供贷款,其中,Prodigy Finance公司已经获得了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的支持。基于人力资本的竞争策略的优势在于,将会在展示国家开放度、培养并建立富有同情心的全球领导人网络方面,对美国产生积极影响。有时候,赴美留学的学生会选择留在美国,并成为推动美国发展的重要一环。
与其试图在中国自己的游戏中获胜,美国不如重新讨论基于全球合作、开放、透明以及机会平等议题的地球愿景。当涉及到物质资本时,世界银行和区域发展银行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最佳选择。而当涉及到人力资本时,美国有能力且应当起到表率作用,对学生和学者重新敞开大门。这才是B3W倡议可以期待的,唯一真正以价值驱动的议题。
作者简介:
Charles Kenny:全球发展中心技术与发展主任,高级研究员
Scott Morris:全球发展中心可持续发展金融联合主任,高级研究员。
原文链接:
America Shouldn’t Copy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Washington Must Invest in Multilateral Institutions, Not Infrastructure.
翻译:邹松洋
编辑:武兵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