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前国家安全顾问梅农:“新冷战呼唤不结盟的回归”【”一带一路“学术编译系列第9期】

发布时间:2022-07-07 17:12  浏览次数:1398

导读随着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加速百年大变局的进程,一些国家依附强大的盟友,一些国家则进一步坚定了战略自主的外交路线。例如,在对俄乌冲突的表态中,土耳其、印度、东南亚国家等诸多国家行为体采取了既不参与对俄制裁,也不支持战争的举动。在当下国际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的趋势下,未来各国对外政策的发展方向值得关注。本期推介印度前国家安全顾问梅农发表在《外交政策》上的分析文章。作者认为,当下国际体系形成了美西方与俄罗斯等之间的两大对立,阵营外的许多国家采取不选边的自主行动,“不结盟运动”的新形式恐将出现。特此翻译,文章略有删减,以供各位读者参考。

 

初看之下,不结盟政策与当下日益两极化的世界似乎无关。西方联盟比冷战时期更加团结,甚至芬兰和瑞典都放弃了中立,加入了北约。其他日益尖锐的分歧——民主国家和专制国家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主导着国际事务,并造成了经济和政治碎片化

 

然而,在俄乌冲突之后,不结盟政策已成为全球南方国家的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对西方联盟表现出模棱两可的态度,不赞同对俄罗斯的制裁,并对新冷战的想法不寒而栗。对这些国家来说,既有秩序未能解决他们的安全需求他们对粮食和财政的担忧,也未解决诸如气候变化等跨国威胁。

 

国际体系正处于变迁之中。冷战后形成的单极时刻虽然可见,但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崛起重新分配了全球的经济权力。从而造成这样的全球化世界——即唯一的、有些勉强的军事超级大国在一个经济多极化的环境中行动在这样不确定时代,不结盟或更流行的当代名词“战略自主”,吸引了那些认为全球两极化损害其利益的领导人。

 

冷战初期,世界分为两个相互竞争的阵营,不结盟政策由此产生此时,全球秩序正在迅速变迁。美国刚刚首次使用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世界上大多数殖民国家初获自由。对于印度、印度尼西亚、埃及、南斯拉夫和其他许多新独立的国家来说,既不加入北约也不加入华约,增加了他们与两大阵营讨价还价能力,避免纠缠于他们的斗争之中。

 

印度是最早倡导不结盟政策的国家之一这是捍卫1947年独立后印度决策自主的一种自然冲动。同时,也是一种现实的政策反应,因为北约和华约都没有准备好满足印度的发展或安全诉求两大阵营为防止印度投靠某一方而展开竞争,最终使印度的部分诉求得到了满足。同时,通过与两大阵营中与印度立场一致的国家合作新德里受益颇多

 

不结盟政策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最受欢迎,当时该政策在殖民化、裁军、打击种族主义和种族隔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1955在印度尼西亚举办了亚非国家之间的万隆会议与会者包括菲律宾和伊拉克等美国盟友以及中国等苏联盟友。1961年,该政策在不结盟运动中实现了部分制度化,如今该运动有120个成员国和20个观察员。

 

对于约翰·杜勒斯等冷战时期的十字军讨伐者来说,不结盟是邪恶的。如今,这种态度在美国的一些评论中再度回响。在冷战期间,美国作为更强的超级大国,采取了 "要么与我们合作,要么与我们为敌 "的态度。即使在斯大林去世之前,相对较弱的苏联反而很快意识到,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和拉拢比与它们作对更有成效。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70年代的中美解后,不结盟的国际环境开始变化。全球化的经济压力和多边体系效力(其首要关注领域)的明显下降,意味着不结盟与其追随者的直接关切不太相关,不结盟也没有能力实现现实世界结果。出口导向型增长和亚洲的新结盟取代了多边解决方案。冷战结束巩固了这些趋势1991年后,一些印度思想家甚至认为,整个世界都是不结盟的

 

三十年后,世界再现冷战初期的分裂,地区力量平衡迅速转变,特别是在亚洲。这一次,形成了以美国和西方为一方,以俄罗斯为另一方的二元对立。但与此同时,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大多数国家对俄乌冲突的反应表明,他们对选边站感到十分不安。

 

即使是与莫斯科或华盛顿关系密切或依赖他们的政权,也对要求以某种方式投票或共同谴责另一方的呼吁望而却步或予以抵制。中的一些国家正专注于发展中国家广泛的债务危机大流行病和乌克兰战争加剧了这一危机,并关注世界经济的整体状况。目前的世界秩序--或者说世界失序--似乎并不符合他们的利益,因此他们只能另寻他策

 

在亚洲,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遏制,使得中国的海上邻国在过去15年里不断提升其能力,并开始进行前所未有的安全和情报合作。美国应该欢迎这一发展,这意味着有更多有能力和意愿的伙伴来对抗中国。美印安全关系的转变,日本和韩国在美国联盟体系中角色的提升,以及四方安全对话功能的变化,都反映了一种再平衡的努力,即保护一个不被任何单一大国所支配的基于规则的、开放的印太地区

 

中美战略竞争已经尖锐化其他国家不愿意在其主要经济伙伴和安全伙伴之间做出选择,他们更有可能寻找第三条道路寻求自力更生。无论如何,中国和美国是许多国家两大贸易伙伴--失去任何一个都不可行。

 

此外,俄乌冲突暴露了国际不扩散制度的脆弱莫斯科发出了核威胁,引发了关于可能使用核武器的广泛讨论。俄乌冲突暴露了1994年《布达佩斯备忘录》的无效在该备忘录中,俄罗斯、美国和英国承诺尊重乌克兰的领土完整和主权,以换取乌克兰加入《核不扩散条约》并放弃其境内的核武器。

 

当国际体系失灵或不存在时,当似乎每个国家为国家利益服务时,领导人转向不结盟就毫不奇怪了美国、俄罗斯其他大国越是向其他国家施压要求选边站,这些国家就越会被吸引到战略自主的政策随着各国降低对外依赖巩固大后方,这可能会造成一个更贫穷和更残酷的世界。

 

只要各国把不结盟视为这种政策的合理补充,它就有可能找到新的追随者。政府和领导人在多大程度上接受这种逻辑,将极大地影响我们的未来。从长远来看,俄乌冲突和今天西方联盟的强化,可能造成半个多世纪前不结盟国家开创的思想、方法和政策的新化身

 

原文链接:

Shivshankar Menon“A New Cold War May Call for a Return to Nonalignmenthttps://foreignpolicy.com/2022/07/01/nonalignment-international-system-alliance-bloc/

 

编辑:武兵科

友情链接

官方微信

联系电话

0931-8915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