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弗里德曼:“战争为何走向失败?”【”一带一路“学术编译系列第11期】

发布时间:2022-07-11 20:35  浏览次数:1784

导读:俄乌冲突爆发之初,鉴于俄乌两国综合国力的巨大差距、军事装备和人员的悬殊对比、乌克兰平坦的地形等因素对比,外部观察家多认为,俄乌冲突将以俄罗斯的巨大军事胜利快速收尾。然而,随着俄乌之间鏖战数月,这场冲突的实际结局让人们始料未及。为何在拥有一支全球最强大、作战经验丰富、现代化程度高且装备精良军队的条件下,俄军的战场表现如此糟糕,并使俄罗斯面临着进退维谷的尴尬局面?本期推介著名战略研究者劳伦斯·弗里德曼(Lawrence Freedom)在《外交事务》上发表的文章——“战争为何会失败?俄乌冲突与军事实力的限制”一文,对上述问题做一回答。弗里德曼认为,战争的胜利不仅与一国综合的军事实力、国内外支持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军事力量的发挥取决于最高决策者和基层军官的指挥能力。一方面,在此次俄乌冲突中,车臣战争、克里米亚危机、叙利亚军事干预的胜利增强了最高决策者的信心,使之对乌克兰展开军事行动的结果产生战略误判。同时,俄罗斯军事指挥模式缺乏足够的灵活性,未能在面对乌军变化多端的战术时做出快速应对,最终导致战况未能像预估的那样速战速决。鉴于俄乌冲突结果的意外表现,本期特此编译,供各位读者参考研究。


引言


2022224日,俄最高指挥官宣布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并成功占领乌克兰南部城市赫尔松(图中标注位置)附近的乔尔诺巴伊夫卡机场(Chornobaivka airfield,又称:赫尔松机场)。拥有30万人口的赫尔松对俄罗斯战略意义重大,该城市不仅靠近克里米亚,而且将有助于俄罗斯控制更多的乌克兰南部海岸线。然后,就在俄军接管机场的同一天,乌军开始使用无人机对俄军占领的机场进行反击,并精准袭击了从克里米亚运送补给品的直升机。据统计,乌克兰此举摧毁了数十架直升机和弹药库。乌克兰总统泽兰斯基将此次战役视为俄军官指挥无能的表现。 

 

在冲突爆发前,外部观察家几乎一致认为,无论从兵力、武器结构和数量等方面比较,俄罗斯相对于乌克兰拥有压倒性的优势,乌克兰很难长时间抵抗俄罗斯军队。然而,随着冲突进入第5个月,俄罗斯陷入战争泥沼已是不争之事实。为何俄罗斯拥有纸面上强大的军事实力,却未能赢得冲突?一般认为,一国军事实力不仅与配备的武器装备有必然联系,同时也敌军资源的多寡、以及盟友提供的援助与军事干预有关。随着冲突进程不断加深,国家在维持战果、战斗动员、后勤建设以及补给等方面的能力也会显得格外重要。

 

但是,相比于上述显性影响因素,最重要的是,军事力量的作用取决于双方主帅/最高决策者和地面军事长官的有效指挥。

 

俄乌军事指挥模式的不同


军事指挥能力通常被描述为一种领导形式。正如有关军事指挥的论文所概述的那样,拥有天才般军事指挥能力的人往往具备以下品质:深厚的专业知识,有效利用资源的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与人相处的能力,一定的道德目标和责任感以及关心下属的能力。除了需要具备以上基本的能力之外,指挥官还应具备,保持主观判断的能力、分辨复杂情况的能力、建立信任的能力以及对战场上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出灵活反应的能力。

 

并非所有下属都会自动服从命令。有时,军事命令是不恰当或基于过时的和不完整的情报,因此可能会被战地军官所忽视。有时,军事命令的执行虽然可行,但并不明智,因为有实现同样目标的更优方法。面对不喜欢或不信任的命令,下属可以寻求除直接违抗外的其他办法,例如拖延时间,三心二意地执行命令,或以一种更贴切实际情况的方式来解释命令。

 

为了弥补上述不足,西方国家鼓励下属一线的自主性,将指挥权下放。指挥官相信前线军官能做出重要决定,但又准备在出现意外时随时介入。乌克兰军队便采取这种指挥方法。然而,俄罗斯的军事指挥更具有等级性。原则上,俄罗斯军队允许前线具有一定的主动性,但现有指挥结构并不鼓励下属冒险违抗命令。不灵活的指挥系统会导致过分谨慎,即使某些战术并不恰当,也会固执己见。此外,这种指挥系统缺乏前线的“基本事实”,因为下属忌惮报告问题,反而坚持一切正常。对于前线军官来说,当他们毫不怀疑地按照命令行事时最为轻松。因此,俄罗斯的军事指挥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很难应对冲突不利的局面。

 

战略误判:今日不同往昔


此次冲突爆发前,俄罗斯最高指挥官误认为,俄罗斯具备像在第二次车臣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和对叙利亚内战进行军事干预时所具有的多方面优势,能够快速推进对乌克兰的进攻。

 

在1999年的车臣战争中,俄军具备两方面优势:一方面以重武器全面碾压车臣武装分子。另外,基于多方面因素,普京获得了俄罗斯民众的一贯支持。最终,俄罗斯得以恢复对领土的控制,赢得了战争胜利,终结了来自西方的外部干预。

 

2014克里米亚危机中,俄罗斯军队出奇制胜一举收回克里米亚,也进一步印证了普京可以迅速获胜。首先,俄罗斯调用宣传机器,激起强烈的亲俄情绪,为大部队持续跟进提供舆论支撑。紧接着,俄罗斯在几日内迅速组织完成克里米亚公投,根据投票结果宣布克里米亚入俄。在短短不到一月时间内,俄罗斯准确把握时机,利用果断且出人意料的举措令北约难以及时做出正确判断,更遑论妥善应对。

 

2015武装打击叙利亚反对派武装的军事干预中,俄罗斯同样令国际社会感到意外,是何种原因驱动普京干预叙利亚?究其原因,主要与普京对俄军的快速打击能力充满信心有关。同时,当时阿萨德政权的垮台已迫在眉睫,可以通过军事干预加以防止。换言之,普京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场合下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

 

然而,现阶段俄罗斯面临的情况与以上三种情形不同。2004年乌克兰爆发“橙色革命”以来,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持续恶化,尤其是乌克兰的亲西方政府一直谋求加入北约。在俄罗斯看来,面对执意加入北约的乌克兰,俄罗斯只得在国家面临安全威胁和作为地区大国在其战略缓冲区被抵近时,进行合理的防御性反击,防止乌克兰完全落入欧美的控制之下克里米亚危机之后,俄罗斯开始将克里米亚模式套用在乌东地区,以此挟制乌克兰的外交政策。随着乌东亲俄势力即将被乌克兰军队击败时,俄罗斯开始派出正规军队予以干预,试图占领并控制整个乌克兰。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乌克兰东部的亲俄情绪太微弱,不足以动员起民众对俄罗斯的普遍支持。同时,俄罗斯部队尽管规模巨大,但远不足以控制整个乌克兰。即使俄罗斯军方的许多人也能看到其中的风险。然而,俄罗斯最高指挥官并未咨询乌克兰问题的专家,而是依靠他最亲密的顾问,即俄罗斯安全机构的老同志。这些人赞同乌克兰可以轻易拿下的观点。

 

冲突伊始,俄罗斯军队的核心弱点就显现出来。俄罗斯计划是一场短兵相接的战争,第一天就在该国的几个不同地区取得决定性的进展。但俄罗斯最高指挥官及其顾问们的乐观态度意味着,该计划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精锐部队的快速行动所制定的,对后勤和补给线的考虑很少,这便限制了俄罗斯一旦停滞不前还能维持攻势的能力。随着乌军多地的小分队对俄军展开了多次比较成功的伏击作战和炮火袭击作战,俄军多线推进的战役弱点充分暴露,即缺少适当的机制在这些小分队之间协调资源。显然,战争的早期进程不是由更多的数量和火力决定的,而是由战术、忠诚和指挥决定的。

 

冲突前后一系列失误指挥


出现这样意想不到的状况其实在冲突一开始便有体现首先,俄乌两国的指挥就形成了鲜明对比。俄罗斯战略误判源于俄最高指挥官认为乌克兰国内反俄情绪已足以推动战争发展,另外又无法抵抗俄罗斯的力量。不止如此,俄罗斯国内舆论环境也已默认俄军胜利,国内新闻甚少提及俄军在战场上节节失利的事实。相比之下,泽连斯基拒绝了西方大国提出离开基辅、组建流亡政府的提议,而是留守基辅向西方政府多次施压。泽连斯基要求西方提供更多的援助和军事支持,对俄罗斯实施更多的制裁,这为乌军的成功防守打下坚实基础一系列其他关键决策也使战争结果适得其反,例如袭击民用设施、制造“布卡事件”等。

 

其次,从“夺取”基辅到“解放”顿巴斯,俄最高指挥官战略决策的迅速转变,未给俄军充分时间准备第二轮军事行动。3月25日,俄最高指挥官开始放弃夺取基辅的目标,转而集中于“解放顿巴斯地区”。但俄罗斯指挥官将刚刚从北部撤下来的部队重新派往东部作战,没有时间来弥补和调整战争第一阶段的失败。相反,乌克兰军队士气高涨,掌握了主动权。随着冲突持续近5个月,俄罗斯已经陷入了一场不敢输的冲突。

 

冲突的教训

 

军事冲突的结果是由军事实力和人为因素共同决定的。在俄乌冲突中,有两个教训可以吸取:首先,俄乌冲突的结果是最高指挥官决策失败造成的。最高指挥官制定目标和发动战争的方式决定了接下来的发展。最高指挥官盲目相信国内对自身的宣传,相信俄罗斯的武装力量能够完成任务。但他没有意识到,乌克兰是一个与车臣、格鲁吉亚和叙利亚的行动规模完全不同的挑战。此外,他也依赖一个不太灵活和等级森严的军事指挥结构,该结构无法吸收和适应地面信息,从而使俄罗斯部队无法迅速应对变化。

 

其次,授权地方部队和获取前线建议的价值是另一教训,若要使之有效需满足以下四个条件:第一,在军队中上级和下级必须保持互信。最高指挥官必须相信他们的下属有智慧和能力在苛刻的环境下做正确的事情,下属必须相信最高指挥部会提供他们所能提供的支持;第二,参与战斗的士兵必须能够获得充足的武器装备等物资的补给;第三,基层军事官员需要具有较高的素质。在美西方的指导下,乌克兰军队一直在发展确保满足军队在移动中基本需求的军士团,保证从装备维护到实际战斗都能提供稳定的保障服务;第四,在任何级别的指挥中,军事行动的有效性都需要对战事全身心的投入,并对其政治目标有清晰且准确的理解。与乌克兰奋力对抗相比,俄罗斯误以为自己的对手实力不强,结果事实证明乌克兰并不容易被打倒,这对俄军士气的打击难以想象。


总之,在俄乌冲突中,俄军作战方式则沿用之前与车臣、克里米亚、格鲁吉亚和叙利亚等的作战思维,他们没有意识到来自乌克兰的挑战是与此前行动完全不同的,因此面对乌克兰变化多端的战术调整俄罗斯无法做出快速应对。俄军不仅过于乐观的估计了战况的发展情况,而且在面对战争态势变化的情况下,无法做出快速应对。而乌军战术变化相比俄军更为敏捷,不论是最高指挥官还是战地指挥官均采取了符合战况发展的、更为灵活机动的战术配合,进而维持了在进攻和防守间的平衡。一言以蔽之,俄乌冲突的结局可以看作战略和具体军事指挥决策失败的典型案例。

 

作者简介:劳伦斯·弗里德曼主要研究领域为战略、核战略理论、国际关系史、军事史等,曾担任伦敦国王学院副校长和战争研究系主任。他的《战略:一部历史》(Strategy : A History)已由社科文献出版社甲骨文品牌推出中文版,该书从马克思对政治得革命性入手,对军事战略、政治战略和商业战略进行了深刻分析。 

 

原文链接,Why War Fails,Russia’s Invasion of Ukraine and the Limits of Military Power,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russian-federation/2022-06-14/ukraine-war-russia-why-fails?check_logged_in=1&utm_medium=promo_email&utm_source=lo_flows&utm_campaign=registered_user_welcome&utm_term=email_1&utm_content=20220704

 

编译:王泽媛

编辑:武兵科


友情链接

官方微信

联系电话

0931-8915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