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中亚地区是亚欧大陆的十字路口,备受美国、俄罗斯、中国和印度等大国关注。对于印度而言,中亚地区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印度在中亚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软实力层面,双方的经济合作仍未取得重大成果。本文梳理了自苏联解体以来印度对中亚的政策,分析了双方经济合作的成就与困境。印度需要加强与中亚各国的经济合作,同时需要加强印俄合作,以利益平衡取代各大国间的零和博弈。
中亚地区对印度特别重要。首先,它毗邻阿富汗,阿富汗是滋生欧亚大陆心脏地带不稳定的温床。其次,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可用于解决印度长期电力短缺的问题。第三,从战略上看,新德里需要平衡伊斯兰堡和北京的影响力。人们普遍认为,中亚将会是新的“大博弈”之地。
不少印度政治学家认为,印度与中亚有共同的历史、密切的文化联系,传统上中亚在亚欧大陆的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印度不是中亚的新参与者,而是一位老朋友。在无法充分借助政治和经济手段的情况下,印度通过“软实力”工具对中亚施加影响。主要措施包括开展人道主义合作、组织文化活动和大学生交流项目、创建印地语研究部门、建设现代学校和提供抗灾物资。自苏联解体以来,尽管印度与中亚的互动在政治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未能在经济领域取得重大成果。
一、中亚:作为“扩邻区”的一部分
印度的外交战略一般可通过“圈层思想”看出。第一圈层涵盖了与印度直接接壤的国家。印度正试图加强其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第二圈层是“扩邻区”,新德里试图平衡其他国家的影响力,不允许他国侵犯自己的利益。第三圈层指全球层面,印度想在解决国际问题上发挥关键作用,并谋求大国地位。“扩邻区”包括中亚、波斯湾、东非和东南亚。印度与上述地区的经济合作是不平衡的,主要集中在东部和西部,而北方/中亚至今在经济政策上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
从中亚和印度的双边贸易水平可以验证。印度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和东盟国家的贸易占该国贸易额的12.7%和11.5%。与中亚各国的贸易仅占总贸易额的0.2%。截止2019年,中国与中亚的贸易额比印度高出近30倍,俄罗斯与印度的贸易额比印度高出约22倍。
造成双边贸易水平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印度与中亚地区没有共同边界,中亚的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发达。其二,阿富汗带来不稳定因素。其三是印度与巴基斯坦、中国之间长期存在的复杂关系。其四是主观因素。尽管印度在该地区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尚未能够替代俄罗斯和中国的影响。这种状况决定了新德里需要从象征性行动转向实施积极主动的政策。因此,分析印度与中亚关系的进程及其试图在该地区发挥作用的尝试,有助于理性地看待印度在外交政策上的实际成就。
二、“向北看”政策:两极格局瓦解后的尝试
两极体系的崩溃、不结盟运动的危机以及1991年失去重要盟友苏联后,重新思考外交战略的任务摆在印度面前。正是此时,印度开始了大规模自由主义改革。拉奥政府必须解决的主要任务是扩大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和战略联系,由此制定了“北向政策”(Look North Policy)。它决定了印度与中亚各国的互动模式。正如拉奥总理所指出,印度的意图是“建立真诚和开放的友谊,在不伤害任何第三国的情况下促进稳定与合作”。
然而,由于缺乏经济和政治激励,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印度与中亚的互动仅限于为数不多的双边访问。在中亚各共和国艰难推动建国进程的背景下,印度特别关注宗教极端主义蔓延的问题。然而,新德里没有采取具体措施推广世俗价值观或民主。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据印度前总理因德尔·库马尔·古杰拉尔(Inder Kumar Gujral)的外交学说,印度专注于解决与其近邻的问题,造成中亚政策的被动。
转变发生在世纪之交。1998年印度核试验成功和911事件使当时的印度精英们意识到,他们对中亚国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印度开始积极发展与中亚各共和国的双边关系。阿富汗问题使安全治理浮出水面。当时,塔吉克、乌兹别克和土库曼军官在印度军事学院接受培训,成立了双边反恐工作组,并举行了联合演习。
印度特别关注塔吉克斯坦。2002年,双方签署了一项关于重建艾尼(希萨尔)军用机场的协议。印度投资高达7000万美元,用于跑道的翻新、机库和控制塔建设。印方承诺培训塔吉克斯坦军事飞行员,向该基地派出一批工程师。作为回报,印方可以在此部署米-17直升机。双方还积极讨论了将军事基地移交给印度使用的问题。有报道称,该军事基地有可能与俄罗斯联合使用。然而,莫斯科最后拒绝了德里,主要是因为担心印美军事合作正在增加。塔吉克斯坦还在法科尔(Farkhor,塔吉克斯坦城市,距离阿富汗边境2公里)开设了一家印度军事医院。
2000年代后期,印度国大党领导的执政联盟上台后,印度在中亚的活动开始逐渐减少。印度虽然有意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开发石油和天然气项目,甚至在2006年提供了一笔赠款,用于塔吉克斯坦的Varzob-1水电厂现代化建设。印度还宣布了在土库曼斯坦建造炼油厂的计划。然而,新德里的努力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政治和财政资源支持,印度公司面临着来自中国公司的激烈竞争。
三、“与中亚接轨”:解决老问题的新途径
在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的第二任期内,印度的中亚政策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尽管中亚仍被视为发挥文化影响力的空间,但印度获得了与中亚互动的新动力。在2009年至2012年期间,印度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发展“战略伙伴关系”。2011年以来,印度越来越频繁地宣称希望成为上合组织的正式成员。2010年,各国在阿什哈巴德签署了一项州际协议,旨在推动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TAPI)天然气管道项目发展。
印度与哈萨克斯坦的关系有所加强。特别是双方签署了一项关于供应铀的协定。此外,印度石油和天然气公司(OMGC)与哈萨克斯坦天然气公司达成协议,购买萨特帕耶夫油田25%的股份。这项协议虽然没有带来可观的红利,但打消了印度商界的担忧,推动其实施更积极的政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一直试图增加其在中亚能源项目中的股份,但在投标中印度公司一再输给中国公司。第一次失败发生在1997年,当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赢得了哈萨克斯坦乌岑油田的开发权。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长玛尼·尚卡·阿亚尔(Mani Shankar Ayyar)于2006年访问中国,对中亚-印度-中国能源合作形式的发展抱有一定希望。然而,希望未必能实现。据估计,印度人输给中国公司的投标总额共计125亿美元。
印度中亚外交政策的复兴发生在2012年。当时印度制定了一项新的外交战略,称为“连接中亚”(Connect Central Asia)。其主要方向是高级别互动,包括在多边组织框架内开展安全、能源和自然资源问题、教育和数字服务领域的合作,通过实施多项战略性项目加强文化合作与商业联系。印度在与中亚的关系已逐步开始转向全域层面。
四、莫迪主义:积极外交方针
2014年莫迪上台后,印度正式推动“连接中亚”政策。印度领导人对该地区越来越感兴趣。2015年,莫迪进行了一次对中亚国家的“历史性”访问,在此期间签署了22项不同领域的协议。印度政府试图为目前进展缓慢的战略性项目注入新活力,并开始新项目。它加快了关于南北贸易中心的谈判,并将伊朗恰巴哈尔港现代化建设的预算拨款增加了一倍,该港口今后将为印度货物进入中亚国家提供市场准入。此外,印度加入了关于过境走廊的《阿什哈巴德协定》,并开始与欧亚经济联盟就建立自由贸易区进行谈判。印度于2017年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正式成员。这是莫迪中亚政策的最高成就。
此外,值得强调的是,双方就安全问题加强接触,在国家安全顾问层面开展谈判。印度正在组织新的“印度-中亚”部长级对话形式,其第一次会议已于2019年举行。虽然此次会议以线上方式举行,具有很大的象征意义,但却是双方政治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五、新的大博弈?
一些印度媒体已经宣布,新政策“中亚行动”(Act Central Asia)应取代“连接中亚”政策。然而,到目前为止,印度与中亚的关系还未发生质变。作者认为,中亚地区出现“新的大博弈”的说法是不正确的。目前,新德里在中亚地区的经济影响力明显不如北京和莫斯科,印度与中亚国家合作的潜力较差。
把地区政治视为零和博弈的看法与现实不符。实践表明,大国可以在不侵犯彼此利益的情况下在中亚活动。印度和中国在阿富汗问题上的立场大致相似。然而,就目前而言,双方互动是一种高层互动,通常在多边机制的框架内,涉及的问题有限。为了使政治上的成功模式扩展到其他领域(主要是经济领域),必须从“权力平衡”转向“利益平衡”。
大约30年前,印度前驻美国大使阿比德·侯赛因(Abid Hussein)描述了这种情况:“一位经济学家称印度为笼子里的老虎。当笼子打开时,老虎将展示出它真正的力量。现在笼子是敞开的,但老虎拒绝离开它。”现在看来,这番话颇具现实意义,印度需要从象征性行动转向实施具体项目。
一些印度专家表示,印度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罗斯。因此,印俄合作将决定跨地区发展的变化轨迹。在能源、物流、医药、金融服务、城市发展、航天工业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建立新的互动形式,将有助于消除中亚各国的长期问题,也将有助于印度在大国利益之间找到平衡。
关于作者:
伊万·谢德罗夫(Иван Щедров):国立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亚太研究中心南亚与印度洋小组初级研究员。
原文链接:
编译:叶诗韵
编辑:武兵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