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年来,印度和日本两国合作日趋密切。特别是莫迪执政后,两国关系升级为“特殊战略和全球伙伴关系”,并在基础设施、供应链合作、民用核能、国防技术转让等领域取得长足发展。印度出于什么目的同日本加深合作与联系?当前印日合作具有哪些特征与挑战?本期选取哈德逊研究所佐藤久雄博士(Satoru Nagao)撰写的《印日合作的快速发展:其机遇与挑战》(Rapid Development of India–Japan Cooperation: Its Chance and Challenges),该文收录于哈德逊研究所出版的《劳特利奇南亚外交政策手册》。现将原文编译如下,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仅供各位读者批判参考。
一、印日关系发展如何?
作者将印日合作关系大致划分为两个时期。第一阶段是在2000年以前,鉴于日印地缘位置与冷战背景等因素影响,这一阶段日印关系发展较为缓慢。这一时期,印度和日本之间存在许多地缘战略差异。首先,这两个国家在地理位置上相隔甚远。两国之间缺乏深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另外,两国在冷战期间的外交立场是不同的。冷战期间,印美关系发展不稳定,印度虽然奉行不结盟政策,但与苏联关系密切。与印度相比,日美关系自二战以来一直保持平稳发展,与美国的友好关系是日本安全政策的重中之重。二战期间,日本更信任美国而不是苏联。因此,这一阶段日本将其官方发展援助(ODA)从印度转移到东南亚。
苏联解体后,印度决心实行大国平衡战略,日本也着手将外交战略重心转向亚洲,印日两国出于共同的发展经济的需求逐步走近,印日关系出现短暂的蜜月期。这一时期,美国也是印度的合作伙伴。自1992年以来,印度和美国在马拉巴尔举行了联合海军演习。同年,印度也推出“向东看”政策,以加强与东南亚的合作。印日双边关系的发展集中在经贸领域。直至1998年印度公开核试验,日本对此表示不满并停止了几乎所有对印援助。
对于印日关系来说,2000年是重要的转折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促使日本再次重视印度的战略地位。2000年3月,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访问印度。2000年8月,日本首相森喜朗访问印度,两国宣布建立“面向新世纪的全球性伙伴关系”。2001年,日美借反恐之名彻底解除了对印度的经济制裁,印日双边关系重新发展。当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问日本,双方发表《日印联合宣言》,两国关系迅速升温。当前,印日关系发展不仅停留在双边层面,而且在包括美国和澳大利亚在内的多边层面也发展迅速。2000年3月,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访问印度。在美国印太多边联盟中,印度、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的安全合作是核心落脚点。安倍在《亚洲的民主安全钻石》一文中设想了一种战略,即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夏威夷形成一颗安全钻石,以保护从印度洋地区延伸到西太平洋的海洋公域。
二、印日关系发展特征
印日双边关系传统上以经贸合作为主,然而进入21世纪,印日两国防务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均大幅提升。2011年印度和日本签署《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来,两国经济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两国开展了新德里—孟买工业走廊项目(DMIC)、高铁项目、东北部基建项目等大型项目,但总体而言,两国经济合作的发展速度非常缓慢。而印日军事合作日趋频繁,对话级别不断提高。双边外长、防长“2+2”对话、日美印三边外长对话、日印美澳四方外长会议以及日印美澳领导人四方峰会等对话频繁。同时,日印在陆海空领域的联合军演规模也不断提升。日本海上自卫队和印度海军已经进行了多次“日印海上演习”,日本也已正式加入印美“马拉巴尔”海上联合军演,另外日本陆上自卫队和印度陆军开始了名为“达摩卫士”的联合演习。此外,2018年,日本航空自卫队首次以观察员身份参加“Cope India”印美空军演习。不难看出,印日两国接触逐渐密集。在双边协议签署方面,印日两国成果显著。印度和日本签署了《军事情报保护协定》(GSOMIA)以加强情报合作,同时还签署了军事后勤协议——《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议》(ACSA),进一步深化日印两国防务关系。日印国防技术合作也在双边基础上得到发展。印度和日本国防部于2015年签署了一项转让国防技术的协议。两国还注重在太空、网络、人工智能和军民两用领域的技术合作。
在第三国的基建合作是印日合作的重点发展方向,“亚非增长走廊”(AAGC)带动了两国的经济增长,强化了两国的合作机制。随着印度对东南亚的战略由东望政策(Look East Policy)强化为东向政策(Act East Policy),日本也有意加强同印度在东南亚的合作。日本在建设一条从越南到缅甸的东西向经济走廊,这条公路网与印度东北部的公路项目相连。日本还在印度投资港口项目,通过海上航线连接印度和东南亚。
两国合作存在共同的战略动机。对于印度而言,首先,印度认为中国在印中边境和克什米尔地区的活动对其安全构成了威胁。其次,中国在印度洋日益增加的政治影响力和对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孟加拉国的吉大港和缅甸的皎漂深水港的投资建设,也引起了印度的担忧。与此同时,为了保障海上贸易航线畅通,中国在印度洋执行护航,打击海盗等行为引起印度的关注,印度认为中国扩大了在印度洋的军事活动。此外,中国向印度周边国家出口潜艇,这将对印度的海上交通线构成挑战。因此,印度试图拉拢日本反制中国在该地区的“扩张”,制衡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和经济实力。而日本的主要关注点是中国在日本周边海域和南海的活动。近年来,中国海军和空军也一直在这一区域扩大其活动,这引起了日本的担忧,进而选择与印度联合牵制实力不断上升的中国。
总的来看,日印关系发展存在三大特征。首先,印日安全关系的发展速度超过了经济关系;其次,印日双边关系伴随着多边关系的发展而不断充实;最后,中国崛起被印日视为对两国的威胁,中国无疑是加强印日合作的决定性因素。
三、印日合作面临的机遇
作者认为,印度和日本(以及美国和澳大利亚)相互合作,至少有三种方法可以保持在印日周边地区的军事平衡。
一是,印日两国不断加强在印中边境地区与东海的联动。例如,如果印度与日本和美国合作,印度将不需要一次处理所有中国战斗机和导弹,因为中国很可能将部分战斗机和导弹留在东侧对抗日本,反之亦然。同时,日本可以支持印度在边境地区实现国防现代化。此外,作为制衡中国的好方法,日本可以把中国的注意力吸引到日本周边区域而不是印度。
二是,日本、美国和澳大利亚将能够帮助印度摆脱维护印度洋安全的沉重负担。作者认为,印日基础设施合作是抵消中国在印度洋地区影响力不断上升的有效方法。印度和日本应该为南亚诸国提供基础建设方面的替代方案。例如,印日合作建设的孟加拉国的玛塔巴瑞港口、斯里兰卡的亭可马里港、伊朗的恰巴哈尔港等。恰巴哈尔港有可能挑战中国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战略地位,因为中亚国家可以同时使用中国航线和印日航线出口其资源。亚非增长走廊或其他印日在非洲合作的基础设施项目也将制约中国在非洲大陆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三是,日本和印度可以通过合作支持南海周边的东南亚国家。对于印度来说,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是连接东南亚的门户。这些岛屿靠近马六甲海峡和重要的海上交通线,因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要追踪中国的潜艇活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是一个绝佳的位置。印度正在对该群岛的基础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以便部署大型军舰、巡逻机和运输机。一些媒体报道表明,印度、日本和美国正计划在孟加拉湾海岸线安装潜艇探测传感器系统。日本已决定支持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的雷达设施和发电厂。日本还计划在印度大陆和这些岛屿之间创建光缆连接。
四、印日合作将如何影响美国与其他盟国的关系?
如上所述,印日合作一直是美国领导的印太安全框架的核心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印太地区美国以“轴辐体系”为核心与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和韩国等国结盟,将美国与各国的合作拓展至政治、经济、技术、安全等诸多领域,以制衡中国。该体系中尽管美国与许多东亚国家结盟,但其盟国之间仍缺乏密切的防务关系。日本海上自卫队潜艇司令部总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冷战时期,日本潜艇总部协助美国处理军事敏感信息,但日本和澳大利亚之间不存在这种深度安全连接。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和澳大利亚依赖美国的军事力量和信息。
近期印太地区安全局势的变迁,使得美国的盟友需要填补权力真空以维持军事平衡。因此,一个新的安全框架应运而生。这个新框架是美国盟友和友好国家的安全网络,不仅包括美国主导的合作,而且还有印日澳、印日越、印澳印尼和印澳法等,这些合作均不包括美国。其中,印日安全合作将是关键一环,亚太地区也将再次面临成为地缘政治竞技场的风险。
五、印日关系面临的挑战
如上所述,中国是加强印日合作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本章将重点讨论印日关系中的中国因素。
根据上述分析,印日合作至少面临三个挑战。首先,虽然印日安全关系的发展速度快于经济关系,但应对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也很重要。因为如果中国足够富裕,它可以迅速实现军事现代化,中国还可以通过利用“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增加所谓的发展中国家“债务”。因此,遏制中国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印度经济的崛起与日本经济地位相结合,中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将被替代。当前对于印日两国而言,如何摆脱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依赖将是印日经济合作的重要挑战。其次,在美中竞争不断升级的情况下,美国试图将四方合作机制像北约一样制度化。但与欧洲相比,印太地区更广阔、更多样化,如何将这一框架制度化将是印度和日本持续面临的挑战。最后,制衡中国不能成为印度和日本展开合作的唯一因素,为了印日合作的长期成功,两国需要寻找新的利益契合点,这对两国来说将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作者简介:
佐藤久雄为哈德逊研究所的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是美日印安全合作。
原文链接:
Satoru Nagao,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ia–Japan Cooperation: Its Chance and Challenges[J], from Pande, A. (Ed.). (2021). Routledge Handbook on South Asian Foreign Policy (2022 ed.). Routledge. https://doi.org/10.4324/9780429054808
编译:王泽媛
校对:王文婧
编辑:武兵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