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座中,吕晓宇首先以当前全球政治不确定性为切入点,强调实地研究在理解国际冲突中的基础性作用,并详细阐释了国际冲突实地田野研究的定义与内涵。他指出,实地研究能够提供替代性信息源,揭示反直觉的发现,同时赋予研究者独特的感官体验和情感维度。在跨学科视角方面,他结合战争民族志、战地新闻实践及国际组织报告的实例,展示了多领域融合在实地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随后,吕老师结合自身在多国的实地调研经验,系统介绍了实地研究的路径与方法,包括如何确定研究目标与问题、研究者身份的设定、田野进入的时机与地点选择、信息源的确认以及伦理与道德底线的坚守。在讲座最后部分,他分享了从田野笔记到长篇新闻稿、学术论文与政策报告、非虚构写作乃至小说等多种写作策略,并探讨了中国学者在国际冲突研究中的角色,强调本土经验的价值与跨文化伦理实践的挑战。
在与谈环节中,陈一一副教授就冲突研究方法综合化趋势进行了阐述,认为吕老师的研究方法因其田野扎根性和现实关怀更易被国际学界接受,并探讨了田野调查与其他研究方法融合的可能性。随后,与会师生围绕具体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吕老师一一回应,与现场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讲座最后,主持人宛程老师对吕晓宇老师的精彩发言表示感谢,并指出本次讲座为广大师生了解国际冲突的研究路径与实地写作方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发,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校区域国别研究的理论建设与实践拓展。
供稿:曹鑫隆